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下个月,即2025年9月1日,有一批重要的新法规将正式施行,这些法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社会运行息息相关。下面,为您带来详细的新法速递与简要评析。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该解释共计21条,针对实践中频发的混同用工、竞业限制、社保缴纳不规范等问题,明确了裁判尺度。其中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关无需缴纳社保费的约定无效,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时,有权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这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也为企业劳动用工合规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此外,该解释还对“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情形进行了明确列举,统一了司法裁判尺度,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明确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主要包括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两种形式。显式标识能让用户明显感知,隐式标识则通过技术措施添加在文件数据中。此办法的出台,填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监管法规的空白,细化了执行细则,保障了公众知情权,强化了监管效能,有效遏制虚假信息传播,让各方在AI生成内容的相关活动中有章可循。
三、《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
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也已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新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强化与完善,如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明确塑料使用质量占比、增加电动机相关要求、完善防篡改要求、提升制动性能、调整铅酸蓄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新增企业质量保证和产品一致性要求、明确北斗定位等功能要求、对脚踏骑行装置和后视镜安装要求进行调整、规定生产企业标注建议使用年限等。这些规定将有效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交通事故风险,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同时,新标准设置了生产和销售过渡期,以保障市场平稳过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共9章115条,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将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纳入范围,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报告制度,优化疫情控制措施,加强医疗救治和公民权利保障等。该法进一步健全了公共卫生体系,提高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确了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强化了跨部门协作机制,体现了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全民参与的理念,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五、《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
《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已经2025年7月21日商务部第2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9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将进一步规范成品油流通市场,对维护成品油市场秩序、保障成品油供应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六、《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
2025年9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正式生效。该办法旨在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遏制洗钱及相关犯罪,加强和规范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提供房屋销售、房屋买卖经纪服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房地产中介机构,均需依据本办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房地产从业机构需依法接受反洗钱监督管理和自律管理,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开展的反洗钱调查。此办法的实施,将有效加强对房地产行业资金流向的监管,净化房地产市场环境,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文字编辑 | 圣港品宣
责任编辑 | 圣港品宣